(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君士坦丁堡的民众为了发泄面对这种困境所产生的怨恨而发动1182年的大屠杀,这让君士坦丁堡的拉丁人措手不及。此后,正如1187年的事件所表明的那样,拉丁人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暴民们只能寻找更容易发泄愤怒的目标,有一次衙门不分青红皂白的洗劫基督教教堂并摧毁了清真寺。帝国政府不得不想办法消除来自西方的威胁,同时保持拉丁人的善意和安抚民意。1185年的诺曼人入侵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尽管最终被遏制,但它表明拜占庭在分裂和士气低落的时期是多么脆弱。帖撒罗尼迦被诺曼人攻陷在许多方面预示着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背景是拜占庭贵族为他们的野心而寻求外国势力支持。帖撒罗尼迦向诺曼人投降,因为帝国总督宁愿逃跑也不愿组织防御。在这方面,也预示了拜占庭皇帝在1203年和1204年的行动(指阿莱克修斯三世和阿莱克修斯五世临阵逃走)
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 (Frederick Barbarossa) 在1189–1190年间穿越拜占庭帝国的旅程略有不同。这不是对拜占庭领土的无端入侵。德国统治者曾希望和平过境。由于拜占庭的反对,他不得不强行穿越巴尔干和色雷斯。尼基塔斯·霍尼亚提斯嘲笑伊萨克·安格洛斯对抗德国人的动机,将其归因于牧首的预言。霍尼亚提斯未能完全揭示拜占庭皇帝这种有计划的行为,背后动机是试图使拜占庭与西方保持距离。关键的一点是他与萨拉丁的联盟。最初的接触是在释放伊萨克的哥哥阿莱克修斯·安格洛斯时建立的,当时后者被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囚禁。这强化了伊萨克的承诺,对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通过持对抗态度。作为回报,萨拉丁将会支持拜占庭皇帝对抗罗姆的塞尔柱人。在他的亲信、耶路撒冷前东正教牧首多西塞奥斯的推动下,伊萨克还预计在萨拉丁征服十字军国家后,耶路撒冷当地的教会将恢复教会管辖权。与萨拉丁的联盟最终因伊萨克不确定该如何处理腓特烈·巴巴罗萨的军队穿越拜占庭帝国而告吹。在德意志统治者最初战胜菲利波波利斯城外的拜占庭人之后,伊萨克·安格洛斯对自己要做些什么犹豫不决。他的第一个想法是达成协议,让巴巴罗萨通过。然后他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巴巴罗萨似乎也在犹豫。事情的真相是,伊萨克·安格洛斯发现被夹在自己的两名顾问之间,例如尼基塔斯·霍尼亚提斯敦促与巴巴罗萨达成和平,哪怕是不惜一切代价,当然还有那些反对与德国统治者达成任何协议的人,例如牧首多西塞奥斯。拜占庭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十几年后,随着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下的到来,这种困境更加突出。
1189年,拜占庭宫廷中求和的声音压倒了反拉丁情绪,这种反拉丁情绪是由牧首多西塞奥斯推动的,尽管皇帝试图保护他,但他还是被迫下台。牧首的被罢免证实了官员的智慧,在与西方的关系中他们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们认为安抚而不是对抗西方强国会更安全,正是这种心态促成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但在此之前,德意志皇帝亨利六世于1194年征服西西里岛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阿莱克修斯三世·安格洛斯几乎在废黜他的弟弟伊萨克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应对这一事态的发展。正如我们所知,他试图以收买手段应对日耳曼人的威胁。他希望通过对各省和首都征收特别税来筹集所需要的16吨黄金。他的皇位如此虚弱,以至于他不得不召开由元老院、宗教会议代表和君士坦丁堡行会成员组成的大会,希望能从君士坦丁堡人民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次大会在拜占庭历史上或多或少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是在1204年之前。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措施,但它允许反对者表达他们对皇帝政权的批评。最终会议解散,它不仅拒绝支持征收财产税,还拒绝了皇帝可以使用教会财产的建议。因此,阿莱克修斯三世·安格洛斯掠夺了附属于圣使徒教堂的皇家陵墓。亨利六世于1197年9月英年早逝似乎解决了来自德国威胁的问题。而他的继承人还不到三岁。随后,西西里岛和德国都出现了多年的政治动荡。现在西方的主导人物是新教皇英诺森三世,他于1198年1月登上了圣彼得的宝座。他的注意力很快转向了拜占庭。之前他的前任塞莱斯廷三世一直与阿莱克修斯三世通信,后者曾希望利用教皇权威来制衡亨利六世。拜占庭外交官意识到意大利的局势发展与亚历山大三世和腓特烈·巴巴罗萨时代并无太大不同。回想起来,似乎曼努埃尔一世正是通过支持教皇对抗德国皇帝而获得了政治资本。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