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50054”推荐,来自《《隐入尘烟》“逆袭”预期票房破亿,抖音“带货”文艺片新顶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转头条用户“一林的慢生活”文章:我是甘肃农村人,看完《隐入尘烟》一滴泪都没有。朋友都问我怎么看,我有以下观点:
首先,如果是拍70或者80年代的戏,我觉得不真实。原因七八十年代没有和谐人居一说吧,而且七八十年代的拆迁补助15000元就相当于当时的万元户,是很了不得的。我和爷爷奶奶聊过,他们平均年龄80+,当时结婚时,父母没了,哥哥嫂子张罗,从老宅分出来,建的土胚房,一直用到我十几岁,才换的平房。土胚房建的很大,质量也不错,但奶奶回忆,当时没铺炕的,嫂子借的结完婚就要走了。以后的日子,用我们小时候的话说“光席子溜”。
电影的时代背景放在更早我相信。
其次,过分放大人性的自私。在农村人们为了过上好日子,如贵英和有铁一样,在土地上刨希望。爷爷奶奶辈们更是视土地如生命,大家为了一点地畔邻里不和是有的。但谁家如果盖房子,至少在房顶竣工的一天,全村一起帮忙,就是平时,也会有人自发帮忙,更别说,打一声招呼,帮忙的人会更多。剧中,有铁那么诚实老实为别人着想的一个人,哥哥嫂子没来,全村没有一个人帮忙,只有在农村坏到骨子里的人才有的待遇,一般见不着。
苦难可以被接受,但不要放大苦难,人性虽自私,但不要放大凉薄。
整部剧虽然背景假,但不能否认是农村部分可伶人的部分写照。贵英有铁们一辈们通过不屈的努力,为后人们创造了美好生活。现在的农村,一年比一年好,这是国家的进步,是人民奋斗得来的。整部文艺剧来说,太压抑,倒是桥头的哪些人,很真实,全剧的调侃也真实,不代表就是完全的嘲讽,也是人与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